关闭

提示

首页 > 人物 > 正文

王岐山推荐他的故事,以他为主角的话剧走进中央党校

信息发布者:邻水县农业
2017-10-24 16:06:17

今年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没几天,学校的礼堂里就上演了一出大戏——历史话剧《大清相国》。演出开始,康熙缓步走到幕前,“大清自开国以来没有相国之位,这个大清相国的称号朕只给了陈廷敬。”大幕拉起,3个世纪前的历史画卷,在今人面前缓缓展开。

 402400049209818ecef1

 

陈廷敬,山西才子,顺治年间中进士,入翰林。康熙即位后,他担任康熙的经筵讲官,为康熙讲经说史,后来一路升迁,任翰林院掌院学士,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吏、户、刑、工四部尚书,最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——相当于宰相。为官五十余载,康熙称他是“极齐全的老大人”。

 

《大清相国》一书的作者王跃文说:“清官多酷,陈廷敬是清官,却宅心仁厚;好官多庸,陈廷敬是好官,却精明强干;能官多专,陈廷敬是能官,却从善如流;德官多懦,陈廷敬是德官,却不乏铁腕。”

 

陈廷敬(1638—1712年),山西阳城人。曾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工、户、吏、刑四部尚书,以及文渊阁大学士,主持编纂了《康熙字典》。

 

面对贪腐时,陈廷敬展示的是铁腕。1685年,时任左都御史的陈廷敬向康熙连上三道奏折。在第三道奏折中,他将矛头直指云南巡抚王继文,弹劾他趁平定三藩之际“亏损国课几至百万之多”,并且“侵没饷银已九十万余两”,请康熙下令彻查。

 

都察院是主管监察、弹劾及建议的部门,左都御史陈廷敬是一把手,而他弹劾的巡抚王继文则是云南省内军事和民政的最高长官。这样的弹劾无疑是在大清官场投下一枚“重磅炸弹”,引爆这样一枚炸弹,非内心极坚定者不能为。事实证明,陈廷敬的弹劾证据充分,王继文很快被罢官,一时间官场“风纪整肃,大小吏莫不动神惶恐”。

 

陈廷敬纪念馆


《清史稿》给陈廷敬的评价是“清勤”。陈廷敬为政清廉,官居吏部尚书时,曾严饬家人,行为不端、送礼贿赂谋私者,不得放入;到礼部上任,又立下规矩,“自廷敬始,在部绝请托,禁馈遗”。有一次,一个布政使拿了千两银子给陈廷敬祝寿,在陈家宅院外守了好几天,终于在一个黑夜混了进去,长跪于地,请陈廷敬接受礼物。陈廷敬大怒,高声呵斥。很快,这个布政使就被罢免了。

 

陈廷敬为官后,他的父母总是告诫他不能贪心,他也是如此要求自己的后辈。看到次子陈豫朋任地方官颇有政绩,清名远扬,陈廷敬写诗勉励:“敝裘羸马霜天路,赖汝清名到处传。”他又教导三儿子陈壮履:“更得一言牢记取,养心寡欲是良规。”要儿子清心寡欲,克己自守。而当他任广东粮驿巡道的弟弟陈廷弼被人参讦贪黩时,他又写诗告诫子孙:“凭寄吾宗诸子姓,清贫耐得始求官。”

 

皇城相府河山楼


陈廷敬一生参与编纂的书籍很多,主要有十几部,如《大清一统志》《明史》《佩文韵府》等,其中最重要的,当属《康熙字典》。编修《康熙字典》时,陈廷敬已年过七旬。此前,他多次向康熙提出辞官回乡,都被康熙温言挽留。1710年11月,72岁的陈廷敬再次因耳疾力请辞官,康熙虽命他原官解任,却又让他总裁《康熙字典》的编修。第二年,康熙巡视书房,看到白发苍苍的陈廷敬在一群黑发人中认真审编字典,很是感动,便赠与他“午亭山村”(陈廷敬晚号午亭)几个字,以及一副楹联:春归乔木浓阴茂,秋到黄花晚节香。

 

楹联出自北宋名臣韩琦的诗,意思是春天的乔木枝繁叶茂,可作栋梁之材,秋天的菊花芬芳馥郁,沁人心脾。康熙将此联赠与陈廷敬,意在称赞他满腹才华,不仅是国家的能臣干将,而且尽忠职守,老有所为。据说,康熙写完这些字后说道,自此不与人写字矣。

 

只可惜,陈廷敬没有看到《康熙字典》问世,便于1712年去世了。康熙赐给陈廷敬的御书匾额和楹联两年后被陈壮履恭摹勒石,如今完整保存在陈家祖宅山西皇城相府的古堡里。

 

《康熙字典》

 

几百年来,相府见证了陈廷敬位极人臣时的荣耀,也见证了他在3个世纪后再次成为当代官员的榜样。2007年王岐山离任北京市长时,向同僚推荐小说《大清相国》,书中,陈廷敬是清廉大臣的代表。2015年,中纪委网站推出文章《山西晋城陈廷敬:清贫耐得始求官》,介绍陈氏家训。2016年,话剧《大清相国》登上舞台,编剧洪靖惠说:“在官场上随波逐流是舒服的,是容易的,是不会被人诟病的。陈廷敬最打动我的一点,是他始终没有忘记一个读书人的初心,无论身处何种境遇,都能够坚守自己的理想,没有随波逐流。”

 

这次中央党校安排《大清相国》来校演出并要求学员观看,也是希望学员能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、获得启示。在中央党校图书馆副馆长张学森看来,陈廷敬身居高位,依然能严格要求自己,敬畏权力、慎用权力,并能做到善始善终,确实称得上世人楷模。“我们广大党员干部,既要向他学习,更要勇于超越他。”

 

而一生尽忠的陈廷敬也在3个世纪后,以另一种方式回报了家乡父老。历经岁月冲刷,到上世纪末,原本颇具气势的相府已破败不堪。但当地人透过残垣看到了这片院落的价值。他们用5年时间修复相府,使其重现光彩。动人历史有了现实载体,无数游客走进古老相府,无数官员、学子在这里读到一代名相堪称典范的人生经历——陈廷敬的清名已成为这块黄土地上最闪耀的招牌。


0
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网友评论
声明 本文由农村链(易村客)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农村链仅提供信息存储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村链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